航天卫星 STEM 实验室建设方案
项目实施背景
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目前 STEAM 教育在国际(以美国为代表)日趋成熟,美国在航天与太空教 育方面已经有领先优势,我国在“军民融合”的战略之下,航天领域逐步开放, 航天 STEAM 教育上有政策鼓励,下至学生、家长亟需,是一项可快速推广且利国 利民的教育项目。航天教育对于中国青少年提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中提到的“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 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有着长远的社会意义。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这一目标,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根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要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创新互动,大力提升空间进入、利用的技术能力,完善空间基础设施,推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导航和位置服务等技术开发应用,完善卫星应用创新链和产业链。
大力加强中小学生航天科学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的同学们回信中指出: “青少年要敢于有梦。中学生设计、研制科普卫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希望你们保 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带动 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 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全国各地教委在推进教育深化综合改革进程中,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探索将航空 航天新材料等前沿科技作为教育教学素材引入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并在各学段考 试改革和课程 学习充实相关学习内容。
新时代,新目标,新机遇,新发展
航天 STEAM 教育在创客教育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其以活动和有针对 性的校本课程为主要落地形式,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体系”,做到兴趣 为先、支持全面、人尽其才、各展其长,逐步完善学校创客教育推进工作,形成新 特色和新亮点。
新时代,新目标,新机遇,新学校。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创客教育特色体系,务 实推进航天科普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科学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创客 文化,突出学校在区域创客中领先地位,将联合中科院、国家航天局、中央电视台 等单位共同落实学校航天 STEAM 教育综合建设工程项目。
项目实施意义
航天 STEAM 教育综合建设工程,是通过整合国家航天局、中科院、教育部、 中央电视台等相关单位资源,以推动发展学校的创客教育、科学教育、航天教育 为抓手,把科普和特色升学相结合,面向全国,以把基地打造成为航天教育示范 标志为总目标。
完善创客教育体系
通过建设航天综合创客实验室,以“教育共享卫星”新理念,形成独具特色 的“创新教育体系”,全面推动创客文化发展,整合国家航天局、中科院、教育 部等相关部委源,全面落实国家航天教育基地、中科院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少年 微星计划轮值主席单位建设,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研讨、展示等会议,借助中央 电视台等媒体资源,力争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航天教育示范基地。本项目的实 施,对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新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进 程,形成特色办学有重要意义。
开展航天科普课程,提升师生创新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触航天教育,在航天创客实验室环境搭建的基础上,结 合航天 STEAM 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师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本项目在航天创客实验室的基础上,搭配航天 STEAM 教育课程—《“智”造 卫星》课程,此课程融合数理化天地生等多学科知识,以学生们自己在创客实验 室制造卫星的方式,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卫星制 作的全过程开阔宇宙视野并达到卫星操控巅峰体验,进行科学世界观的重塑。
实施航天教学成长工程
在加强航天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师资力量,积极培养学生参与国 家和国际举办的各级各类科技比赛,让学生接触太空世界与航天文化,回溯波澜 壮阔的中国航天发展历程,见证航天成就与荣耀,从小培养学生具备“全球概 览”的意识,在心中播下航天梦的种子。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航天创客实验室整体建设,小学《“智”造卫星》课 程的拓展与研究。航天技术又是综合多学科的一门科学,是对创客教育最完善的 体现。航天知识的学习和传授,是一项富于想象力、极其具有挑战性及趣味性的 一项学习活动,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视野,能最大限度的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航天试验设备建设(航天真空模拟实验设备、空间高低温循环设 备、航天振动台、人体静电消除装置);
航天创客实验设备;
《“智”造卫星》课程及课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