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成果推广>规章制度详细内容

成果推广详细内容

浅谈初中地理分布图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培养

发布人:市级管理员 发布单位: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9-10-16


             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张林林

 

                                

地理信息,通常包括文字、数据、表格、图形、图象等信息。在诸多信息类别中,图表信息是地理信息中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类,图表信息与文字信息相互结合,可以最大程度上传达精准的地理信息[1]。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地图包括地理事物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及漫画等。其中人教版初中教材含有地理分布图有120幅之多,比如水电站分布,有色金属矿的分布等点状地理分布图;交通线、河流、山脉等线状地理分布图以及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面状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作为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

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包含发现显性地理信息、推理隐性地理信息、判断发现的信息是否与问题解决有密切关系、提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2]。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指利用已获取的地理信息,灵活调用地理学科知识,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信息获取在于读图,信息解读在于析图,因此,分布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读图析图方法的有效性,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获取信息的程序和构建解读地图的思维模式。

 

一、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注重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也是能力的载体和能力大小的体现。学生不能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原因之一是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原理掌握不牢,思考方式不对,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生问题表征能力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思维能力,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稳固的地理知识结构是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在学生获得新知识阶段,可以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心理地图法、思维导图,相互关系图、画简易图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巩固、应用知识阶段教师可以适时适量进行专题复习。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