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小学 赵素芳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就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对于小学习作而言,由于缺乏策略性知识,导致学生出现只能识别某类写作的特征与规律,却无法真正写好一类作品。习作策略性知识能够真正“搅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已有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表达,同时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习作教学。
一、细化习作主题,建构教学指导策略
通过调查发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习惯将习作主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写作,美其名曰:自主习作。然而,起始阶段学习习作的学生,因为缺乏具体的习作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学生写作内容不知从哪里入手,不知道怎么写具体、写清楚。具体表现在:语言顺序杂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文章整体缺乏内部逻辑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将习作主题进行细化,帮助学生将大主题转化为小主题。如: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主题单元的习作---写一件难忘的事。在课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喜欢泥塑创作活动,于是依据这一实际,在教学中,进行主题转化——《我是一个小泥匠》,将习作课堂直接聚焦于泥塑作品的制作过程,把主题习作转化为活动作文,让教学指导能够聚焦,指向制作类作品的写作策略。再如冀教版五年级下册2单元的主题习作旅游,教学中基于四年级写过旅游景点这一写作实践,细化为写旅行中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样的转化,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更有指导价值,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更具体。同时,学生写作内容更易聚焦,容易写出真情实感,能够有效达成写具体和写清楚,这样可测的习作教学目标。
...........